问题意识是时下人们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也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关键。为此,本文拟对此略陈浅见。7 s' z5 t& H6 d9 ^# i1 o/ w4 R1 d$ j% D
一、什么是调查报告的问题意识
) `4 R. K1 o' t) ]* B( w7 h
* H9 T. \+ U2 u1 ?/ i9 R# B 问题有多种含义,其中之一是指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问题意识由问题与意识组合而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做多种解释。概括地说,所谓问题意识就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客观存在的矛盾、疑难并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进而驱使积极思维直至问题解决。 V2 L' H X6 s5 t5 y4 I
0 N) m, V A Z" I- N1 a; M 调查报告写作也涉及问题意识。具体说来,可以这样理解调查报告的问题意识:在主体上,调查报告要求作者直面问题、研究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体现鲜明的目的性;在内容上,调查报告不仅通过典型事例和数据来反映问题,还要进行理论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具有很强的透彻性;在结构上,调查报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序来安排,显示清晰的条理性;在效果上,调查报告就亟待解决的各种问题提出对策,对实践活动有一定的指导性。8 E( z3 m* i- G x0 S0 B2 G7 V: {' n
- `% ]8 b' Q @ 需要提及,在调查中时常遇到各种实际问题,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主要对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工作中的失误、社会上的不良倾向等问题公开曝光,这些情况都突显问题意识。不过,本文所说的问题意识涵盖调查报告的全部,纵向贯穿于选题、调查、研究、起草、修改整个写作过程,横向包括社会概况、典型经验、新生事物、揭露问题、历史事实等各种调查报告。
) g8 V, D. e. v* J8 O* s* ~8 F1 f8 A. i# ~( _4 z) ]
二、为什么调查报告强调问题意识
' X9 E7 x$ A$ x8 m/ P/ F
8 x" _# r$ F8 M8 l w& q7 K/ F# f8 j “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马克思语)。时代在发展,而发展与问题同在,把问题转化为发展的根本途径就是改革。改革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唯有改革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当前,我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 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社会公信力下降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中央领导强调要树立问题意识,不掩盖问题,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
8 C4 B2 @+ ]- `2 L' X' J# ?1 ?. }$ h& H q5 R: H; w
调查报告强调问题意识是新形势的迫切需要。在改革这个“深水区”过河,石头很难伸手摸着,只有“潜水”才能找到,其间会遇到乱草缠绕、暗流涌动。实际上“潜水”也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而调查报告便是调查研究成果的书面反映。调查报告强调问题意识的理由有以下两点:第一,它是提高调查报告针对性的必要前提。调查报告是为提出或回答人们所关注的某一问题而撰写的,有关部门和人员针对这个问题展开调查研究,然后加以具体叙说、深刻阐述。现今一些调查报告针对性不强,淡化问题或者没抓住突出问题,泛泛而谈,应当有的放矢。第二,它是发挥调查报告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作为公务文书的“重型武器”,调查报告具有指导、交流、教育的功用。如今有的调查报告浮于问题的表象而没看到本质,或者反映问题滞后,未能收到预期效果。可见,及时准确地发现问题、深刻分析问题的性质及成因、准确得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调查报告就会发挥强大的战斗力。( q) P% o* v8 z$ w
' c& _) `0 L+ A! ~$ J; p 三、调查报告的作者如何树立问题意识 2 z# I3 p: v9 W3 S; K$ y
9 `& u' [; A8 ~4 m0 |( w' c& | 作者是调查报告的主体,树立问题意识要求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改革创新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养成“三气”:3 o5 ]% i$ U9 s# H& r
$ ]8 \' Z: \, \ 一是正气。这是树立问题意识的核心。正气即作者有光明正大的作风和刚正的气节,它源自良好的人品和写作道德。从人品上看,要高风亮节、方正不阿;从写作道德上看,要赤心报国、秉笔直书。这样就能正确地看待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既不忽视也不悲观,而是促进问题解决,集聚推动发展的正能量。' y+ F8 O/ {8 r
- T2 C! {- _! O3 F r# @8 F 二是胆气。这是树立问题意识的关键。胆气即作者的胆量和勇气,反映其应有的魄力。当前写作者面临的问题十分复杂和艰巨,不仅多发而且交错,要从根本上解决有相当的难度,需要有足够的胆气。因此,作者在看到已取得成绩的同时更应直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惧怕,不绕着走;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来真的,碰硬的;勇于担当,一抓到底,为解决问题开出“良方”。
. A3 N# K4 g) y+ t- X; f/ |" A
# C1 B. L W) u( \) S: z# Q& O `7 D 三是才气。这是树立问题意识的基石。才气即作者的才华,综合反映着作者的知识、智慧、能力、水平。在新形势下,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作者站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战略眼光,运用创新思维,正确地观察和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症结,选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为决策提供科学、可行的方案,如果没有才气是很难做好的。增加才气的途径就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精于总结。
% m& N) ^+ {/ n
, P% p1 I$ p" F8 _: Y p3 ` 四、调查报告怎样体现问题意识 : |+ h! w3 i& `5 E
% X" W1 ?( s2 o2 A
问题意识在调查报告写作中占有重要位置,调查报告应当充分体现问题意识。要做到以下几点:* H" O K, I+ t5 ]
+ z) J) `# a8 t; ?: K B7 K o
一是敏锐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意识即看到或者找到问题。问题无处不在,关键在于能否发现,应当独具慧眼,善于捕捉。对已经出现的问题,既要抓住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也要知晓人们熟视无睹但事关重大的问题;对尚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要洞察问题发展倾向性。而问题的发现并非凭空想象,只能源于社会生活,所以“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习近平:《谈谈调查研究》)。例如,2013年4月22日—27日,由媒体记者和气象工作者组成的“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行”考察团环绕洞庭湖实地考察,发现气温升高、降水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的气候变化造成这个鱼米之乡湖区干旱频袭、旱涝急转、湖面水位下降面积缩小,因而破坏湿地生态平衡、影响农业渔业发展等问题,在《守着洞庭湖,为何还喊渴》一文中做了具体叙说。$ M' c' Z( M3 U/ F! g; ?$ g
4 E p% H# [- C, ^4 Y
y5 n, s6 t1 D0 X4 f: u) n: P9 ]. p& J* w
( W/ T, b& h6 V/ q' J
四是有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调查报告写作的落脚点。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要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对尚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要提出可行的预防方法。在解决方案上,应当坚持领导带头与齐抓共管结合、抓重点与促一般结合、治标与治本结合的原则,力求切实、周密。例如,《雾霾天气影响日趋严重 治理必须多管齐下》一文在分析雾霾天气对经济社会影响、总结国外治理雾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治污立法、转变能源结构、严控工业企业、减少汽车尾气、绿化环境以及抓紧建立应急机制、最大程度减轻雾霾天气对群众健康和生产生活危害的对策,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发挥了调查报告的应有作用。(作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阎杰 高鸿雁)% g* W- O$ M7 A
- u6 d9 _+ K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