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北国0235 于 2013-5-29 23:00 编辑 % p. F) }- L( N/ Q4 w3 R
, Q M- P8 J, v, Z2 S12个字引发的一次失误
n; G, Q H) z2 |7 J: o% t2 N6 D: _$ L' ~" D9 Y; E, S& ?
[经过]这件事发生在我入职刚满3个月的时候,如今想来,依然惭愧。- A7 M- R* K" |$ t5 ^
我在组织部门工作,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做得比较好,走在全国县级市的前列。某日,中组部领导带队,与多个省级组织部门信息化建设的负责同志到我老秘网县调研。经过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后,中组部领导对我老秘网县强化建设、管理、应用,以信息化引领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要我们以后继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之后中组部领导就赴市里调研去了。/ b& D8 C8 B: P
事情进展到现在,还是比较顺利的,领导很满意。但为什么把这件事列出来给大家作为案例来分析呢?且看我在下面细细道来。
" ]$ L: I5 s5 ~' H/ K+ d- w 工作要做好,还要宣传好。中组部领导走后,部领导提出了加大对中组部领导莅临调研宣传力度的要求,除了给报纸、内部刊物投稿外,还要求利用“党建飞信”平台(单位创新宣传方式,与移动公司联系建立的一个手机短信发送平台)向全县党员领导干部告知这一喜讯。
5 v7 {7 a, }3 f3 G/ e( z' ?7 q 我们科室认真组稿,精心编发了一条短信让大领导审核。大领导视野开阔、思路清晰,对短信内容进行了较大程度地修改,各种修改符号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改好后,因为领导要开会,主任(我直接负责的同志)安排我回去按照领导的要求修正,改好后先发到他的手机上,确认无误后迅速把这个喜讯发给全县党员领导干部。2 b# z, a! A+ [: A: l3 ]& N
那时我工作时间不长,对很多事情还处在摸索、了解的阶段,对文章修改符号不熟悉。对着领导修改后的A4纸,我仔细辨认、认真分析,按照我的理解进行了修改,然后把改好的内容发到了主任的手机上。7 y% |. M# z; E) b$ b
其时,主任在大领导办公室开会,没有立刻回复,我也没发送这条短信。过了半个小时,主任回到了办公室,问我:“短信发了没?”我说:“还没。”然后主任说:“那就发吧。”听了主任的吩咐,我又问了一句:“要不要再看看?”我担心自己没改好,因为对修改符号不是很熟悉,但当时我没问,一方面是因为主任让我直接发送的吩咐让我下意识以为修改后的内容符合领导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自己觉得把不了解文字修改符号的事情告诉主任是一件蛮不好意思的事情,现在想想,这是一种多么误事而不务实的心态啊,惭愧中……主任当时急着出门,就说:“不用看了。”接着就出去了。我随后立即把这条信息发送给了县里数百名干部8 e3 v6 K0 w5 W6 S0 Y7 G2 ?5 k
然后……" n, b% g* m% \0 X
过了半个小时,主任打来电话,问我怎么没按照大领导的要求修改内容。我一头雾水,心想,哪里出错了?主任说:“大领导打电话,说有句话没有加上去,把我数落了足足有十分钟。”我无言以对,不知道怎么回事,赶紧先认错,不过依然迷茫不解。9 E6 J# E0 N6 _9 R; z/ ]6 f
挂了电话,我又仔细研究了一下短信修改稿,发现有句话(共12个字)已经被划掉了,但是下面标注了小圆圈。我想,难道是这句话漏掉了?) u2 n E+ Y8 C" i
果然,第二天主任回到办公室,把原稿拿过去后,告诉我标注圆圈表示“起初要删掉,后来决定保留”。
5 b; X0 g6 Q4 ~0 h9 V9 J7 y [反思]真相大白了,是我对文稿修改符号没有完全掌握导致了一次失误,本来可以因为我多发问、多汇报来避免,却最终由我的自以为是而铸就。汗颜。
) @+ [ T6 J0 x/ u [启示]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一定要和领导坦率沟通、及时汇报,不要不以为然、自以为是,谦虚、谨慎从来都不是坏事。不懂就问从来不是一件可耻的事。, y/ F, L1 c/ Z7 H! k7 i
响应老秘号召,把12个字的故事分享给大家,以作警醒。
; I' O0 M# p6 G: z9 x4 ^+ b) o4 L& N* e b, t
1 z* g- j3 ?0 v8 O R0 K
- w3 |8 u/ }' j- ]补充内容 (2013-5-30 00:37):
+ n1 k5 z! X- k6 T7 s6 O[反思]段应修改为:真相大白了。这次失误是由于我对文稿修改符号没有完全掌握而导致的。本来可以通过多发问、多汇报来避免,最终却因为我的自以为是而牢牢铸就。汗颜。( 发表前没仔细修改,发现了别字,也是失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