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泸州老窖、中华烟、高档普洱、白毫、铁观音,还有各种鱼肉果蔬土特产……”这是司机老肖给某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领导开车的第十四个春节,从元旦开始,他几乎每天都能拎回一些“福利”,通常来说,这会持续到年后元宵。
1 \: r1 ]: T8 r1 b1 C# Q0 R
F! S' Z# S; E' g1 S/ j$ ]老肖说这点“福利”是“沾了领导的光”,他坦言这已经是“惯例”。“逢年过节,变化的只有礼单,不变的是送礼,就算只是为了烘托节日氛围也都会有所‘表示’。”他说,“送礼之风愈演愈烈,已经成了‘礼灾’。”
$ ?" I) [5 |% Q$ Z2 L4 j6 o( g4 d& D
被“潜gz”裹挟的烦恼
, p* t1 a. o+ ]2 s, k
' J/ A5 p# c2 L# f5 `( Z, n9 @' [' s对于送礼,有人烦恼很多。
% g) z1 h6 l* Q8 J. {( c9 L
; I) l/ B2 B$ C) i2 A3 ~老肖的侄儿韩复强在上海一家咨询公司工作,因为公司业务曾得到某部门领导帮助,临近春节,韩复强想去送礼,可是完全摸不着门路。
$ `. x8 w" Y. C$ x) b3 s
$ j4 T) o6 _! \# F) f% I; f" m, D送什么?如何送?7 {2 }8 Z# D+ g: m, X
, s- D% i! k. `& ~1 Y5 p! _韩复强担心送轻了被人看不起,送重了又被人拒绝。为此,他问了老肖,最终确定的方案是“细水长流”:从家乡土特产开始,再慢慢摸索领导的喜好偏好……在他看来,这是一件比本职工作更难做好的事,“但是确实建立起人情关系以后,生意上的事儿就更好办了。”韩复强认为既然“规则”如此,再“麻烦”也得做。 E: d$ F+ e$ S$ _: F( B% P
5 ?' Q g& e/ a0 m对于收礼,也有被“潜gz”裹挟的烦恼。“每到节假日,一些下属的部门、协会、企业会把该送到各部门各级领导的礼金列好单子,什么节日什么级别什么部门送什么都有一套固定的规矩。”老肖说,“其实未必是要请领导帮忙办事,就是怕心意没到被领导‘惦记’。”: ^. N9 @/ s4 h5 s8 m6 u8 L
5 K x: P# V* l5 z- J1 `$ K' B+ N这种“礼”说多不多、说少不少,通常都不是以个人的名义送,很难拒绝。“拒绝就不是一笔礼的事,而是得罪了一群人,包括单子上所有收礼的人。”老肖认为,一些并不想收礼的领导,也因此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C Q3 j# q, D6 P2 S) K9 @- t6 M* Y: Y. v7 q2 _! A
不只这些,还有其他各式各样的“烦恼”:物价涨了今年要不要多送点?去年已经送过这个了今年要不要换换?新晋的领导和要走的领导分别送多少?上面领导给我打过电话这礼我不收是不是就开罪了他?…… I1 p2 x/ h; l0 b8 ]
( u% g% s& z0 p' Y, J' ]. W. y“送礼的不敢不送,收礼的不敢不收。”每临节日,这个奇怪的圈,几乎把所有人都“困”在里面。
5 A$ G- z9 @3 v q. w6 V( u% ^- N( y0 U& l! h L4 k
送礼清单的“进化史”0 f- f: B3 y, A# C! N2 z2 `
; h2 C5 Z( O+ E+ I
韩复强在送礼这件事情上请教老肖,绝对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我不敢说什么花样都知道,只能说见识过这些年来的一些变化。”老肖对此颇为“谦虚”。) s4 g% X# _1 i" Z8 ?/ H
- |0 |+ S3 x. E' D0 l' T3 ]通常送礼会选一些便于“流通”的“硬货”。“购物卡、保健品、高档烟酒、黄金首饰……这些东西拿出门就有人回收,转手送其他人也很方便。”老肖说,这部分礼品养活了不少党政机关住宅小区周围的“回收店”。9 w. O% S* c& V; d5 B( [
8 @/ K0 v3 I' M5 F
“能和领导走得近一些的,就会送点‘稀罕’的东西。”老肖分析说这部分东西不仅价值“硬”,而且还“少见”,“名家字画、古董藏品、奇石异珍……送这些上档次东西的人,肯定是心怀鬼胎,敢收的人也多半心知肚明。”
- I3 Y$ \* A( o
1 Z6 B4 [, [8 ? t7 v" U/ b“还有一种送的是情,尤其喜欢从领导的家人入手。”老肖回忆,他曾见过有位领导作风很正,一般东西打动不了,结果有一年春节,某企业老总极其“细心体贴”地把他母亲接到海南度假,半个多月的时间衣食住行都安排得“特别好”,一下子就被“记住了”。0 f; H. d) q' ], f, K
: }* a% D8 j% o4 H: t而说起最近几年开始流行的“礼”,老肖认为是“名”。他说:“送个高校的特聘教授、荣誉教授、客座教授,研究机构的顾问、委员什么的,看上去冠冕堂皇,还挺有文人学者的派头,但实际上是为输送利益铺平了道路。”
8 O5 o5 p/ P( D4 F1 K( H$ E7 R1 e) C
“送礼清单的‘进化史’,实质上就是领导干部弱点的‘暴露史’。”老肖说,礼品的“进化”让他都觉得“防不胜防”,一旦染上了最后就会像病毒一样扩散成“灾”,他总结曾经看到过的一些落马干部时说,“被最喜欢的东西害死,被最信任的朋友坑死。”
U! z5 Q+ e1 J4 u; c u0 V$ R
+ H7 S& G7 n3 {5 l% ?6 w“低调”,收敛还是隐蔽
9 d9 c' k0 y. l/ w8 s- b! f% ^5 f/ I- |
“最近一段时间,感觉送礼的风气有所收敛。”老肖笑称,“腾后备箱的次数明显少了。”他觉得,最近一段时期舆论监督、查处fubai的力度明显加大,尤其是网络监督让一些领导干部不得不收敛,另外,行政事务的公开透明也让不少事没有了“操作”的空间。
& R0 k/ u* n/ [5 p E& W+ q# K! A" q5 N1 P1 d
名表、名笔、名牌腰带不敢戴了,好烟、好酒、好茶不敢拿手里了,古董、字画、红木象牙不敢放家里了……这是老肖看到的一些变化。) N( Z! C# _* I! T
/ g' @# Z3 X0 t
看不到就是没有了吗?% l- E9 e1 w- t
6 ^" c, O* g( e2 E7 f“现在有的领导直接把好烟好酒好茶寄存到高档会所、老秘网,那里的装潢设计也都是七拐八弯、灯光昏暗,让来消费的‘领导’尽量不被人注意……”一位高档会所工作的公关经理透露说,“低调”是他们现在服务的一大原则。
% Z- V3 ]2 A6 L; c
3 }! X/ P; U7 A+ U“为什么要低调?怕呗!”一位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说,“如果按照国家法律,两瓶高档酒就够受贿罪了,现在到处都是眼睛盯着,弄不好就被举报了。”
( O: F% s5 d6 i- V! g N, u, |' k8 f) _' o0 [( d2 Y# x
不过,当送礼送到那些眼睛盯不到的地方,怎么办?$ V& `: D. f7 `4 Y* n
l& J: P. m' @( b9 ~7 Y/ q+ `
“治标不治本的法子,会让病毒深藏,但不是消灭了。”老肖觉得,一些地方逢年过节出台的“禁令”,因缺少监督和执行的力度,起不到什么作用。治理节日“礼灾”到底有什么好办法,老肖说他作为司机,心里也没数。
% y5 Q/ x1 ~3 y3 E! w. N1 L$ B! T7 u c) Y$ l2 a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杜榕
" i9 _, c+ x$ Z* d. }/ y)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