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任务,赢得新发展,再创新辉煌。
% g$ N- C- d- Z5 |6 u5 u$ V/ I/ `. z! @( r( j; Z, z
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好的思想和作风的体现
, d4 e. N. ^6 Z: M9 K
$ N- A" R4 f8 g7 y良好的精神状态体现在孜孜不倦的学习状态上。状态良好的领导干部能够自觉地从繁杂的事务中和人际关系中解脱出来,持之以恒地勤奋学习,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需要,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增强自身素质,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
" j+ n( Y; g) ?) d5 U) r5 {. {& R. \
良好的精神状态体现在奋发有为的忘我工作上。状态良好的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进取精神,时刻牢记肩上的重任,把全部心思用在干事上,把全部本领施展在发展上,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挫折面前百折不挠,以夙兴夜寐、忘我工作的精神,出色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各项任务。
( O3 f1 M. P# Q
1 f9 O" x4 P# n; ^9 _+ s; v! U* L: A良好的精神状态体现在务实为民的工作状态上。状态良好的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从实际出发,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精神状态良好的领导干部对党委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迅速反应、及时跟进、令行禁止、快速见效;精神状态良好的领导干部常怀为民之心,常听忧民之言,常思益民之策,常兴富民之举,经常深入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靠实实在在的工作赢得群众的认同。
/ k7 P- h0 y4 ~; ]! w+ L7 R* Z/ `$ Q
良好的精神状态体现在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上。状态良好的领导干部能够以宁静之心观察社会,以平常之心看待名利,以奉献之心对待事业,正确处理好名利得失和党的事业的关系,以豁达的心态对待个人名利以及职务升迁,正确面对自己的进退留转;精神状态良好的领导干部有宽容的胸怀,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不断在挫折中磨炼意志,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增强克服困难、应付挫折的能力。
2 T' p' U" s0 i4 z& L6 _6 f" G' t8 t; A
良好的精神状态体现在高尚文明的生活状态上。精神状态良好的领导干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严格遵守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排非分之念,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经得起考验。
0 Z$ C, i, ]% a3 B2 F: U' l, }! F* X; p1 R6 P6 w+ p5 ?; j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v5 U8 s+ c& ?* Z0 ]3 G
5 p( m' b) a3 h9 ?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保持良好状态的思想基础。一个政绩观正确的领导干部,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各项事业的发展,就会不断地出成绩、出亮点。一个政绩观错误的领导干部,为了个人私利,往往重自己“政绩”,轻百姓疾苦;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利益;重局部利益,轻全局利益;夸大实绩、回避问题,热衷于违背客观规律和群众的意愿去追求所谓的发展与政绩,他们的“状态”越好,危害越大。一个不想出政绩的领导干部,在工作上就会不思进取,甘于平庸、碌碌无为,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只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观,才能使政绩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历史的检验;只有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绩观,才能增强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目标追求与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
# }) z% `8 }7 V( P( M( T8 ~" y8 e- p% y4 m+ H0 h* D, h
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途径。良好的状态,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支配,来自于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暮气十足,作风不正,工作消极,脱离群众,甚至违法乱纪,就在于淡化了理想信念,失去了崇高的理想追求。而理想信念上的坚定需要通过内心的反省和参加现实生活的实践,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 m& O. @8 Z2 {) T
# O D" N5 @6 p6 u/ x3 `正确的用人导向是保持良好精神状态的重要保障。树立什么样的用人导向,领导干部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要坚持凭实绩用干部,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原则,加大干部制度改革的力度,大力选拔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发展上有成效的干部,营造“优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干事创业环境,激发领导干部的创业激情,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和作风,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8 Q, Z! O, z; z$ t" w) [5 V* h* a$ w# j6 a& d- J& y( m* V
良好的精神状态需要长期的培养和锻炼
$ y6 P' I$ e: N* G* d7 X @. d3 b7 |6 c5 b
良好的精神状态,重在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作支撑。领导干部要在理论学习上下功夫,树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坚持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理论上的成熟。要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成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转化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能力。要在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上下功夫,把人生目标、价值、意义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崇高目标,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做到讲操守、重品行,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永葆人民公仆的政治本色和昂扬斗志。6 @, r/ c1 g" V: W7 v. l) V! U
$ S; a( c9 O7 f. } u. N3 D
加强作风建设,推动良好精神状态的形成。要坚持和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克服盲目创新、脱离实际、只图形式等不良倾向,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定脱离实际的目标,不上劳民伤财的项目,不做违背民心的事情;要解放思想,坚持和发扬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破除唯书唯上、崇洋崇旧、照搬照套的行为习惯,以敢于拼搏、敢于创新的闯劲,不断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打破制约发展的思想、体制障碍;要坚持和发扬与时俱进的进取意识,破除小富即安、小胜即满、安于现状、甘居中游的思想,以自强不息、永不满足的韧劲,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巩固发展好势头,争创发展新优势,实现发展新跨越;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以苦砺志,以俭修身,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全心全意为基层解忧,为群众解难;要有敢于碰硬的气魄和敢于较真的作风,在关键时刻、紧要关头,敢于负责、敢于决断,下大气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 y. M: i1 J! J D3 ^# X! E! I9 `% B! _8 _7 m
加强干部人事制度建设,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坚持党管干部和走群众路线相结合,坚持凭德才实绩用干部,以加强执政能力为重点,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按照梯次配备、专业配套、气质互补、能职相称的整体要求,选准配强一把手,优化班子结构,着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统揽全局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切实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民务实、思想解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锐意创新、干事创业的坚强领导集体。3 o; D3 _& n4 F; D. d
0 P I5 O; V' u. v2 ?5 v s
|